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

时间:2025-01-01 05:24:12
《论语》读书心得(集合15篇)

《论语》读书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读书心得1

读了论语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理解万岁?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论语》读书心得2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齐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是同样具有教育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群众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能够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读书心得3

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用许多浅显的故事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是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她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的生活中的那些缺憾和不完美。人首先要正确面对那些缺憾和不完美,要在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苦痛。生活不完美而有缺憾,工作不如意而有心酸,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的办法不同,与其在那里苦苦的怨天尤人,还不如坦然的正确面对。敢于正视和承认那些不完美的现实,敢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弥补那些不足之处,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一个人有了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他的内心会变的仁厚,宽和,所以便会忽略很多的小事和细节,不再患得患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安静,释然。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时真正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那么论语中倡导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是第一种好朋友,就是说我们交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人格魅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自己的思想,顶天立地,才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犹豫的时候给你做出抉择,可以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勇气,他是能够减少你的痛苦而延长你的快乐的人。友谅是第二种好朋友,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 ……此处隐藏9230个字……疫情期间,让我们好好的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家人的陪伴,却也缺少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而每周一次的论语,似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里我们静下心聆听老师的讲解与教诲,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安静下来。

首先每次课上先读课训,告诉了我们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每节课上读诵,讲解的论语,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孔子与他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我们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悟。既然大家都具有觉性,我们正要好好的学习与发扬,好好的守护自己的本性与本心。在结束时的感恩词,让我懂得了一草一木皆恩赐,我们要心怀感恩,感恩课程的顺利进行,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国家的培养,感恩一天生活的顺利结束,期待明天崭新的生活。

我们首先学习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一生有成功,有失败,后半生更是颠沛流离,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坚定地相信他的道,坚定的传播他的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我们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读论语首先学到了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如何做到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父母对的,要听从于他们,父母做的不对的,也要耐心的与父母商量,这是我如今理解到的孝。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真的令我深深地感动。确实啊,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生病,宁愿代替孩子生病。如此的父爱与母爱,怎不让人感动呢?我们也要拿出自己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

我也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我要虚心学习,以他人为榜样,不能有嫉妒之心,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在学习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要努力培养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兴趣,开心乐观的学习,学得更好,学得更快乐。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矣。也就是说我们要一心一意的培养仁德,这样世上就不会有恶。,这告诉我们,品德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美丽,善良,有心灵美的人。

学习论语,聆听老师的教诲,使我有许多的心得与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所学的内容,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一个善良,有品德,“仁”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14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

《论语》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时我们经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书。这些语句随便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一直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忘记,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别人一样水平的性格。

《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改变人生观点。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诚实憨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

《论语》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间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勤练书画,特别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因为米芾那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则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撒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论语》中有些语句的意思确实难以理解,但“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总该明白吧。《论语》中也有这种人,谁呢?就是伯乐的儿子。伯乐的儿子不动脑筋,不思上进,手拿着伯乐写的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结果错把一只癞蛤蟆当做千里马,这种只知读书,却不知思考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闹出笑话……

《论语》,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有关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个个小故事里隐藏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语言清新自然,构造新颖活泼,翻开书本,其中的人物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吧!

《论语》读书心得15

《论语》的真正含义是告诉我们如何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幸福生活。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的坐标。

《论语》传达了一种简单而热情的生活态度。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子以这种朴素而温和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弟子。他所有的弟子都是就像一粒种子,传播着对生命的态度和生命的智慧。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一味地读书,而不去思考,只能被书牵着鼻子走,会被书本所累,从而被书的外表所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不进行必要的书本知识积累,那么对知识进行研究和推敲,也只能是一种幻想,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你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哲学家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能够说是惊人的一致。可以看出,在认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地域和种族多么不同,其基本原则总是相似的。学会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地听别人的。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边想边学,边感受智慧。可见,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读书心得(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